國內1000多萬套空置房背後買房利潤高於實業
推薦:
樂居獨傢:沈陽房價十年 政策變遷房價翻番
進擊的樓市之沈陽戰場 狠字當頭優惠最低至92折
進擊中的樓市 沈城樓盤一邊漲價賺錢一邊降價跑量
沈上周258個樓盤有成交 最高價萬科春河裡17978元
2013沈陽樓市有獎調查:金九能否如期而至
沈陽居民傢庭8年半收入能買套房
房產稅試點擴容 沈陽或在列
進擊的樓市 沈陽上周一項目開盤倆小時賣1.5億
銀行信用貸款房貸利率年息任何問題免費諮詢
最近兩天,微博裡憑空制造瞭這麼個勵志故事:有位朋友剛剛工作瞭兩年,月薪5000卻在北京買下一套500萬的房子。在這兩年裡,他晝夜不休勤奮工作,還報瞭很多業餘課程充實自己擴展人脈,終於攢下兩萬塊錢,然後父母贊助他498萬,買到瞭房子。
這是從美國移植過來的一個段子。借以反諷表達的是,如果沒有父母慷慨襄助,年輕人僅憑自己的實力,是不可能在北京買得起房的。事實正是如此。北五環的房子已經齊刷刷奔5萬,哪怕是南五環也已過瞭3萬。一套房最少按300萬算,最低首付也要60萬。我們單位的寫稿大王,攢瞭五六年也隻夠一半。
據說,現在的樓市是以剛需為主,年齡段以80後居多。幾年前有調查稱,北京首次置業的年齡平均是27歲,遠低於發達國傢。拜房價上漲之賜,如今首次置業年齡應該有所增長。30歲以前在北京買房的,大都需要父母贊助,俗稱啃老。
顯然,多數年輕人嘴裡都沒含金鑰匙。父母幫不到忙,自己薪水提升太慢,但丈母娘催得緊,就隻好去河北買房。北京外溢的住房需求,再度將首都周邊小城市的房價托舉。
有些年輕人比較理性,10年內也沒有買房的打算。但人常常又是感性的,不怕世界殘酷,而怕世界荒唐。尤其是經不得比較。天冷衣單,你跑步禦寒還以為自己意志堅強,當看到有人將貂皮大衣鋪在泥地踩著玩時,你的內心瞬間就失去瞭平衡。
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傢向松祚引用數據稱,全國空置住房達到6800萬套,總面積近60億平方米。這個數據是如此誇張,我都懶得反駁。幾年前就有人宣稱過,全國有6540萬套房空置。也有業內人士看不下去,推算說空置房約為1100萬套。
有位年輕人對這個數字頗為震驚。"有些人註定在北京永遠都買不起房。我是買不起,也認瞭。但我想不通的是,為什麼有6000多萬套房子空著--我打斷他,沒有6000多萬套,可能是1000多萬套--好吧,就按你說的,為什麼一邊是1000多萬套空著,一邊卻是大批人買不起房?"
年輕人讀過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,有個例子說,資本傢寧願將牛奶倒入河中,也不願送給窮人喝。已有經濟學傢告訴我們,這是一個偽命題。上述發問與此相類似。如果你能面對暫時買不起房的殘酷現實,就也能面對龐大空置房與可觀無房戶的落差。
如果換一種發問方式,卻是我感興趣的: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房子空置?原因應該是多種多樣。有的隻是偶爾住住,有的是找不到合適的租戶,有的是不在乎那些租金,有的一直是毛坯房,想等房價漲到心理價位就轉讓。
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都不是必需品,而是奢侈品。從需求上說,既然常常空置,就不是必需品。從價格上說,很少有幾種奢侈品的價格超過房子。買奢侈品,一定是有閑錢。有些朋友抗議說:我不是有閑錢,是投資懂不懂?終於接近正題瞭。有錢(包括借來的錢)投資買房,卻不去投資實業,毫無疑問,是買房的利潤高於實業。註冊個公司,要蓋100多個公章,賠無數的笑臉,一趟趟的送禮,以後還有繳不清的稅和費,哪裡比得上"買房-賣房-數錢"這麼簡單幹脆?
急錢
倘若想對已經沉淀在樓市裡的閑餘資金打主意,有兩種辦法:一種是在末端攔截。最典型的做法是收遺產稅。國務院參事、中央財大教授劉桓說,現在遠未到收遺產稅的時機。一種是在前端擠壓。最典型的做法是對多套住房在持有環節征稅。這個已說得太濫,不解釋。
新聞來源http://sy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3-09-26/08302431684.shtml
留言列表